石之所以被人們如此熱愛,幾乎達到"無石不成園"的地步,正是由于"石"的身上寄托了深厚的哲理意蘊,游賞者從"石"的身上可以喚起義理的玄想,由形而下的實體激發起形而上的神思,從而獲得廣闊而豐厚"意"的空間。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石頭抽象地濃縮了宇宙精神,代表"天"的象征元素。
在景觀設計上,"石"作為寫意自然,摹擬山水的造景材料,并不單單是由于它的外形、紋理、質地能表現出山的形態氣勢,更重要的是在"石"身上,尤其是"奇石"身上濃縮著山川自然的靈氣神韻,寄寓了天工造物的宇宙神力,是自然精神的呈現,形雖頑石,實為靈物。
石是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于熔巖,侵蝕于流水,掩埋于黃泉,深藏大山,沉沙江底,億萬年歲月流痕,滄桑巨變,全憑自然天工琢蝕而成。所以,它包含著較強烈的自然的特性,它是"天開"的代表,"神工鬼斧"的確證,是宇宙精神的自然體現。古人通過"石"就把自然、宇宙引入了園林。同時也是達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境界的較簡便之法。
作為自然造化的石頭在園林中就作為天的代表,宇宙的化身,自然的象征符號和"道"的體現。它是"托不動的形象以顯現那靈而變動(無所見)的道"。古人對自然奇石的令人不解的喜愛與癡迷,正體現出古人對自然天道精神的執著追尋和難以割舍的情懷--直至把它納入自家的后院,朝夕相伴。
"道通天地有形外",中國園林中的"石"正是自然、宇宙精神的有形體現,古人正是通過對有形的石的選擇、利用把自然的精神引入園林當中,把人的審美視線引向浩渺無盡的宇宙深處。
它和"咫尺萬里"的空間寫意手段一起,構筑了中國園林的時空集中。
中國園林是自然空間的集中,同時也是歷史時間的匯聚。有形空間的集中,可以通過移天縮地的縮微之法,納山川萬里于數畝之園。無形時間的匯聚就棘手多了,它無形無體,無色無相,雖實有而無所見,雖覺察而不可觸,永恒流逝、無依無憑。古典園林巧妙地利用"石"這個元素解決了這個難題,將如水流逝,一去不返的時間,象征性地匯聚起來,集中展現了出來。
奇石是鬼斧神工,歲月流痕,時間滄桑所創造的杰作,每一塊都是時間流逝的見證和結果,它身上的瑰奇之形、紋、質都是凝固的時間流痕。置于園中,觀賞者一見之下,在贊嘆自然造化的同時也不由感慨時間的力量,也不由生發出思古之幽情。所謂"石令人古,水令人遠"正是這個道理。"它使游覽者從有限的時空進到無限的時空,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感受和領悟。"(葉朗)
石以其形寫意山嶺,縮微了空間;石以其神,抽象歲月,匯聚了時間,一物之中兼具寫意時空、聚合時空的意象特性。它使園境中的時空轉換特征得到較大的豐富。"思入風云變態中",奇瑰秀石,正是時光流逝,河岳變遷的凝固,人們通過對石的觀賞,就不由地進入到時空的邈思之中。
石是"陽"的象征,水是"陰"的隱喻。"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中國園林中有石處大多配之以水。有水處,就水點石;疊石處,傍石理水。湖畔池岸,往往駁以參差石塊,堆石為岸,營造出水落石出,亂石崩灘的意境。疊石假山往往模擬瀑布,"水自高瀉下,擊石噴濺,儼有飛流千尺之勢"。有的于一泓碧水中,兀立嶙峋奇石,空無所倚,猶如破水而出。北宋山水畫家郭熙說:"水以石為面""水得山而媚",陳從周評析說:"表面觀之似水石相對,實則水必賴石以變。無石則水無形、無態……無水,則巖不顯,岸無形。故水石兩者決不能分割而論,分則悖自然之理,亦失真矣。""水石結合"透露出的是自然之理,是中國文化中陰陽調和的生命宇宙觀。
園中的石堅硬、峻拔、厚重,被比興地設置為巍峨的山岳,處處體現著陽的剛勁、雄渾。與此相反,水無定形,依勢順流,隨地賦形,時時體現著陰的柔弱、卑順。石喻陽,水喻陰,水石相依,剛柔相濟、陰陽化合。微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性靜而欲動;千尋奇峰,亂石崩云,山形欲舞而靜止。
石形是靈動的,它在表面呈現著水一般的波動感,但實際它又是靜默的存在,永恒地默然無語,形定如斯。所以它啟示的境界是靜的,是一種
與無限的自然、無限的宇宙渾然融化,體合為一的永恒的深沉與靜默。
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參乎造化,迥出天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中國的美學辯證法和宇宙觀在此得到較好的展現。在這種陰陽互動的配置中,正體現了無處不在的生命,這是萬事萬物的生存法則、世界運動變化的動力、精神世界的本質根源。從中我們發現了宇宙的動力構成和內在節奏--陰陽化合、動靜相生。
石雕欄桿廠家小編覺得綜上可見,"石"是"質有而趣靈"(宗炳語)的集中體現,它以形質之有,而作為"道"的供養之資。正因如此,"石"就成為"澄懷味象"之"象",并由"象"而得與"道"相通。這個"道"既是自然精神(自然之道),同時也是園林所體現的人的藝術精神(藝術之道)。
"石"所具有的這些形式特征和象征意義使它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富內涵意蘊的造園要素:靜態中流貫著靈動,有限中寓含了無限,自然質素中糅合了人文情感。同時也正是中國傳統的哲學精神和審美特性使石成為自然的精 靈,參與到園林意境中來,成為文人士子們在精神的后院與自然晤談的親密伙伴。
石雕欄桿廠家小編告訴你折疊編輯本段園林石的特點
園林中以造景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筑的山。中國在園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漢。秦漢時的假山從"筑土為山"到"構石為山"。由于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和山水畫對園林創作的影響,唐宋時園林中建造假山之風大盛,出現了專門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開封),并命朱勔用"花石綱"的名義搜羅江南奇花異石運往汴京。自此民間宅園賞石造山,蔚成風氣。造假山的手藝人被稱為"山匠"、"花園子"。明清兩代又在宋代的基礎上把假山技藝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階段。明代的計成、張南陽,明清之交的張漣(張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師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使假山藝術臻于完善(見中國古代園林匠師)。明代計成的《園冶》、文震亨的《長物志》、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中有關于假山的論述?,F存的假山名園有蘇州的"環秀山莊"(見彩圖)、上海的"豫園"、南京的"瞻園"、揚州的"個園"和北京北海的"靜心齋"(見圖)、中南海的"靜谷"等(見蘇州名園,揚州名園,北海、中海、南海。
聯系人:賈先生 手機:13938983222
固 話:0377-65607303 QQ: 422404731
郵 箱:13938983222@139.com
地 址:南陽市鎮平縣石佛寺路口東100米(312國道北側)
鎮平縣強盛石雕工藝廠 ?2019 豫ICP備2022014172號 版權所有:南陽天韻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掃一掃了解更多